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

How are you?

Never has another question startled me as much as this one: How are you? Ca va? 你好嗎? No matter in which language It scares to the degree that I would turn to another direction and run away How am I? Let me tell you, When I say, I'm fine I actually mean, I'm fucked up. When I say alright, I actually mean, nothing's right When I say not bad, I actually mean, it's too bad to begin I can't answer you in detail or a slice of honesty Because I'm too ashamed to admit how chaotic my life has become I'm too scared to tell people how weak I am I rather stay silent Or trivialize you with insignificant details Would it help if I reveal my self-destructive lifestyle? Would it help if I admit my incapability? The god-damn self-esteem forbids me The small vanity I accumulates stops me Or let's say, I'm too coward to confess Knowing that people might see me differently Or even worse, people would just leave a comment and gone Leavi...

洞外#1

20181011 從韓國回來,發現台灣真的有了秋天的樣子了。 躲著躲著,衣服都要換季了,煩惱跟焦慮還是差不多。增長的,只有累積的債。 越來越容易逃遁,明明知道躲進洞裡一點幫助也沒有,但就寧可自我放逐。我很想解釋為被我的第二人格綁架,所以我無法像過去一樣積極努力正面負責。雖然我知道,其實只是原本那個認真的靈魂開始學會怠惰。 不知道是洞原本就在那裡,還是裂縫默默地越破越大?我不知道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摧殘原本就所剩無幾的資本,可是人好像有這種病態的喜好。 掉進洞裡的時間越長,越會開始恍惚,彷彿那樣才是日常,彷彿穿好衣服化上妝,走出洞外的時間時,那都只是偽裝的堅強。真正的我只能癱軟在棉被裡,不想面對任何事物,只想把思考跟理性都割捨,將自己浸泡在韓劇裡的戀愛泡泡,簡單粗暴地將時光蹂躪。 以一種絲毫不移動不費力的絕對頹廢漂浮在時間裡,我把「活著」這件事減輕到最極致。然而我不理解的是,我又曾真正極度努力,完整付出嗎? 簡直像犯罪跟贖罪的循環。 覺得太可恥了連告解都沒有勇氣。明明好像擁有很多卻這樣放棄,明明應該前進但是卻停滯不前。 我不知道怎麼跟自己和解。

藝術博物館導論 20180921

老師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上週講課時「得意忘形」,覺得還是不能太賣弄知識,因此道歉。(有點可愛?) 這堂課探討藝術博物館如何發展?以及如何落實其價值? 如果博物館是知識的載體,那藝術博物館就是藝術知識的載體。是知識已經存在,博物館將其展示?還是博物館是生產知識的地方?(老師覺得「詮釋」比較優雅,「生產」很工業) 藝術作品如果只被收集到典藏庫,其實還沒有機會發展出藝術知識。以下藝術博物館的專業功能,其實是一連串的「藝術知識」如何被分類、詮釋跟傳播的過程。 1導論 1.1專業功能 徵集: 讓藝術作品獲得可以公共化的制度條件 保存: 讓藝術作品得到專業設備與技術保存(大部分藏家沒有這個概念或是財力)國際借展也需要有可以讓對方機構放心的典藏庫 鑑定跟修護沒有一定先後順序 修護: 讓藝術作品得到專業設備與技術的修護 鑑定: 透過專業設備與技術鑒定藝術作品的身份。藝術品的資料卡就是他的身分證,沒有身分證要怎麼幫他發展知識? 研究: 透過研究方法將藝術作品轉譯成知識訊息(也可能參與鑒定工作)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研究組的工作,甚至認為博物館不需要研究組,堂堂國美館研究組只有兩個人,一個組長,一個助理研究員?? 研究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館藏作品,以及其相關的作品、主題,也才知道要跟哪些單位借展。「面對這些知識的時候,你才不必假手別人。」也不限特定地區,例如台灣的立體主義,那也應該要了解立體主義的國外起源。 展示 讓藝術作品有系統地呈現給參觀者 老師常被找去當展示標案的審查委員 教育 讓藝術作品的知識訊息傳達給參觀者 創作 讓藝術作品得到專業的創作 1.2定義與類型 藝術博物館跟自然史博物館都是較早開始的(羅浮宮,法國自然史博物館) 人類學博物館是較晚近,十九世紀 The Museum Age [Germain Bazin] 主要就是在講十九世紀 1.2.1狹義定義與類型 藝術史博物館:1848以前,到浪漫主義為止(羅浮宮) 現代藝術美術館:1848年後,寫實主義開始(奧塞) 當代藝術館:1905以後的,到龐畢度 分期以藝術時期為主,一個藝術家若有不同時期的創作,可能就會被不同美術館收藏。但這裡的分類也只是大略,以法國為指標。若是在英國,則可能...

藝術博物館以前藝術活動的場所20180928

圖片
2.1藝術博物館以前藝術活動的場所 洞穴與岩壁 Altamira Cave Painting, Spain, BC ca 18500-16500 最初的發現者Sautuola被斥為偽造,後來當初的反對者Emile Cartailhac才發表文章Mea culpa d'un sceptique承認自己的錯誤。 分辨不出動物的行為,難以推斷繪製的動機(不一定跟祭儀有關?) Lascaux Cave Painting, France, BC ca 17,000, excavation 1940 靠近觀光勝地波爾多,在E. H. Gombrich的著作The Story of Art中被舉例為西方藝術的起點,認為最早是來自祭儀模式。 1948年開放後,因為不堪人為毀損而在1963年關閉。在旁又複製一個洞穴壁畫。 過去的洞穴壁畫只有動物,但卻在Lascaux其中發現有畫人。 其繪畫技法近於近代繪畫,有濃淡,漸層,以表現動物體型,而不只是扁平。其動作的精細度有相當的成熟。動物之間的位置關係也有遠近。其大小來自不同距離。 Chauvet Cave Painting, France, BC ca 30,000, excavation 1994 老師在巴黎讀書的時候,正好看到新聞,感到興奮。 該洞穴靠近亞維農,以發現者Chauvet命名。發現之後就封閉,必須要申請才能進入,每次只能進入五人。從1994年到2004年老師去參觀,總共才進入了100人。包含John Berger,形容壁畫為「史前的畢卡索」。 此壁畫的繪畫技巧不如前兩個純熟,但仍相當生動,像是可以看到牛打架。 但是在這個壁畫中沒有看到人,不能確定為祭儀動機,Gombrich的推論不能完全成立。老師認為要有祭儀動機,代表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群體, 藝術創作最早的動機也包含遊戲,以及表達與表現,當時的人類可能尚未發展出共同的語言,而圖像很可能是表達與表現的手段之一。 祭壇與宗教場所 新石器時代的史前巨石文化 Carnac, France (ca 4500-2000 BC) 法國諾曼第海邊的巨石群,漫延數公里到海平面,是人尋找通往天的道路。也可能每個石頭下方都是一個墳墓。這樣的場所是無法保存...

知識森林

藝術 雙年展指南 http://myartguides.com/ 知識型媒體 美國版芭樂人類學 https://anthrodendum.org/ Learn Liberty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網站,討論自由社會的各種可能http://www.learnliberty.org/ 哲學01 白經濟 https://talkecon.com/ SHS跨閱誌 http://shs.ntu.edu.tw/shsblog/ (2016年後停更,四年計畫結束) 文學出版 灰鷹巢城 http://blog.roodo.com/grayhawk (2014年三月後停更) Openbook閱讀誌 https://www.openbook.org.tw/ Reddit有聲書版 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audiobooks/ 希臘神話 http://www.theoi.com/ 女性 職場http://careher.net/ 斜槓才女,生活 BetweenGos   作家,寫手 廖芸婕 http://agirlbackpacker.blogspot.com/ (2016年11月後停更) 劉美妤 http://meiyuliu.blogspot.com/ (2016年11月後停更) 涂豐恩 Histopolitan  (2014年5月後停更,臉書持更) 地方文史 http://rambletaipei.blogspot.com/ 旅行 葛蘿莉亞茱 http://ccs94a15.pixnet.net/blog FBI免費住宿聯盟 Cool Projects 聽台灣 http://listento.ballchen.cc/ SpaceShare空間分享平台 https://spaceshare-taipei.net/ 每天讀一個國家的書 https://ayearofreadingtheworld.com/ 詩人讀自己的詩 https://www.lyrikline.org/zh...

Les Mots et les Choses

圖片
20180326   Installer 雖然法文學習總是斷斷續續,讓她始終是個被遺忘的情婦。然而,每每與之溫存,就覺得擁有第三種看待世界的方式,真是有趣。(第一種是中文,第二種是美帝米國話,其實如果要脫離西方中心跟天朝體系思想,好像應該學個非洲語言或是東南亞國家的語言) 於是在此簡記那些小別勝新婚的時刻。 每次法文老師說到新單字時,但凡英文有的,我都會問道,「這個跟在英文裡的意思是一樣的嗎?」(老師內心murmur:是在考我英文嗎?)一旦發現相去甚遠,或是有微妙差別時,塔咪就覺得世界又被拓寬了一吋。就拿今天聽力練習裡出現的一句Le travail à distance s'installe dans les entreprises françaises. 英文暴力翻譯就是遠距工作被「安裝」在法國企業。啥?! 相較於英文裡的install是立即、當下的,安裝某個軟體只需要數分鐘,把自己擺到火爐前也只需要幾秒,法文的installer卻隱含著一段漸進的時間,是「先開始然後停駐」,像是老師問回到學校繼續學業的我,"Es tu bien installée à la fac? (你在學校安頓好了嗎?)" 或是形容春天到了,好天氣的日子開始了。(C'est le pringtemps, le beau temp s'installe. ) 流行時尚也可以套用,Cette annee le violet s'installe dans les collections de mode. (今年紫羅蘭色開始流行。)  最後老師還幫我翻譯我對《Evoked承誌》的心願:我希望我的雜誌可以成為台灣有品質的雜誌並持續發行。(J'aimerais que mon magazine s'installe parmi les magazine taiwanais de qualité. ) 我也但願我可以逐漸將自己安頓在一個最喜歡的領域,不是硬生生地插入軟件那樣,而是如一顆種子,也許意外地掉落在一片土壤上,卻能發芽成長,茁壯紮根。 20180508  Peripatetic 在讀印度藍染的復振時,提到了藍染大師們都是遊走的、在路上的。忽然覺得自己這兩日雖然都乖乖待在...

關渡日常

20180508 前幾日每天晚上都有死線,心裡總沉甸甸的壓著。還是如常的吃飯、說笑,告訴自己不能因為如此就忘了怎麼生活。 雖然緊繃,倒也就這樣過了。反而這一兩日,沒有一個緊迫盯人的截止線,我依然忙乎,卻有些渙散。明明知道大浪即將撲來,卻也沒能仔仔細細穿上救生衣,背好求生守則。 總是不會時間管理。發現自己是隱隱的抗拒這樣的概念。如果時間是需要被管理的,那它是我的資本,我的奴隸,我必須要將她極大化才能發揮最高效能。另一方面,管理時間的同時就是管理我自己,必須要能堅定的按表操課。 但時間不是我的嗎,我任性的把時間當作我的寶貝,我的自由,如果不能支配自己呼吸的每分每秒,我到底是不是自我生命的主宰?也許這次每次的抗拒,每次的拖延,背後真正的潛意識。 於是,往返於自我跟對他人的責任感之間,我還在學習讓步跟掌控,是我的又不是我的時間。 # 總是步履蹣跚的筆電小黑,逼迫我放棄多分頁人生。不能開超過十個分頁,不然就立刻躺倒路邊。好吧,在我有錢買新筆電前,我只能乖乖就範。 畢竟,如果要把大腦比做CPU,我也不覺得我可以當Mac Pro,比較像是容易當機的Asus。 20180603 讀到 電腦玩物談自律 ,覺得之前的抗拒能夠消除。 自律,就是練習每一次都做出有意識的選擇。 自律,就是練習去確認每一個欲望的價值,然後選擇自己的價值。 自律,就是為自己找出實現價值的手段,並且去執行它。

艷歌我行-那些足跡

時隔多年,我又開始讀鍾文音了。 20180507 青春是一種氣味,甚至青春也非關美醜,就是你聞到甜美就是甜美,那時光是無法合成的,是純正的東西,像存摺數字般的純正,像毛細孔翕張下的肌膚,像愛只迷失在愛裡。(19) 我們都不適合給對方看我們被社會馴化的樣貌。(37) 20180522 大致翻完了《艷歌行》,離開大學階段之後,我就越來越讀不進了。關於單身女子在城市裡浮盪的租屋、工作生活,我體驗的太少。 明明小說主角就不等同作者,可我無法不把小娜跟鍾文音分離。 我但願著,十年、二十年後,我可以幸福的繼續看不懂這本書的悲歎自嘲。

SM情書

20180507 每周一次跟K的約會,總是我在妖山最真摯訴說的時候。 然而,學期已過半,我們的whining跟murmur還是差不多。 有時候很喪氣,明明我們都很好,卻沒辦法比自己希望的更幸福。 可是也許,也許我們日後都會懷念的,在山上的時光。 K叫我把抱怨都寫成小說,我最不會寫小說了。 「你不寫,我就先寫走了。」 好阿,誰怕你?你怎麼偷的走我的故事呢? 倒是,我意識到我們的談話並不療癒,即便將脆弱的一面袒露,傷口不一定就能得到紓解。我們還是會有各自的糾結。 從昨晚到今日,好疲憊。無法控制的訴說,都只是要確認自己的心意。還是不知道怎麼瀟灑的應對,我的尷尬病大概跟台大症一樣嚴重。解藥也許只有經驗跟時間。

他送你一支新牙刷

Overnight Collection Starbucks Espresso Cup (Fall 2014, Vancouver)  Brand New Toothbrush (Spring 2018, Taipei)

塔咪教你如何一天攻克威尼斯

圖片
以下是威尼斯的分區地圖,Castello是雙年展主場館地點,但非雙年展時間應該就沒啥好看(?) San Marco是最觀光的地方,其他地區會相對寧靜不擁擠。 [Cannaregio] 從火車站一路走來,你會先進到Cannaregio,這一區大概是威尼斯路最寬最舒服的一區了。也是比較少觀光客的一區,猶太區ghetto的起源就是這裡,你可以看到地圖上有一塊被隔絕的區,但是猶太博物館很貴又沒什麼,千萬不要去。 無欄古橋:威尼斯本島上只有這裡有,然後小島Torcello也有。如果很想去拍照可以估狗一下XD 有間超市是荷蘭人買下過去的劇院改裝的,豪華的很沒道理。 https://www.despar.it/it/punto-vendita-despar/753/venezia/ 有間酒吧的食物很好吃也很舒服,天氣好的話坐在外面很悠閒: Birreria Zanon 接著你可以考慮是要到本島市中心或是往北走,到F.te搭船到小島玩。個人覺得Murano就是個低配版威尼斯,吹玻璃都是很觀光的表演,玻璃博物館也不是很厲害。他的精華已經被我寫在貼文裡了,請看 這裡 。 彩虹島Burano就是天氣好的話可以去拍照當網美,蕾絲博物館完全不要看,超可怕。據說島上有間墨魚麵很好吃,但我沒有去吃。( 塔咪彩虹島遊記參考 )  其實我個人會比較推薦把本島精華先看過,以後有機會再來看小島。我覺得歷史人文或是過去土豪遺跡,還是本島厲害有料。小島就是迷你可愛,然後無止盡的飾品店(女生可能會逛得很開心啦XD) 而且搭船很貴喔~單趟7.5歐元,也可以買單日票20歐搭到爽XD [San Marco] 景點 總督宮:2hr (如果聽語音導覽也許會花更久的時間) 威尼斯共和國土豪指數破表,但只剩本身建築跟內部裝潢,家具空間等都不在了,所以就是去看厲害的大大的空房子。可以跟佛羅倫斯的Palazzo Vecchio比較,蠻有趣的。 聖馬可大教堂:1hr ( 塔咪遊記參考 )  我覺得如果沒有想要了解很深入的歷史的話,可以進去晃一圈就出來。不過他的多媒體導覽是像販賣機一樣投幣戴耳機聽,可以體驗一下如何販賣知識XDD 然後跟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附屬的博物館比的話,教堂內部的博物館非常還好。 如果想登鐘塔的話,據...

杞人憂天就是這麼回事

越長大,我們就越是寂寞的小孩。 每次家裡電話響起,我總想著,「阿公阿嬤又有什麼事啊?」 現在外公更是常常轉傳Line給我們,叫媽媽回家拿菜,甚至自己開車送菜給我們。 他問我手機裡的日文鍵盤怎麼輸入。 年輕如我壓抑著不耐煩,教他把日語的五十音按鍵滑開。蒼老笨拙的指頭,一直點不出他要的那個音。「好吧,我回去再試試。」我才忽然驚覺,八十歲才開始適應智慧型手機,他如今會使用通訊軟體,甚至下載歌曲,想想他其實已經學習能力強大了。我八十歲時,還能保有學習新事物的熱情跟能力嗎? 抬頭看見他頭上掛著飛官墨鏡,我笑著稱讚,很帥耶。我想起曾是警官的他,還有外公家裡曾停放的警用機車。 「哪有,都老了,哪裡帥。」 送他離開社區大廳,走下階梯的腳步緩慢,不如以前靈活。「 有空多回來阿」,他說。 我忽然懂了他的寂寞。年老之後努力不成為子女的負擔,想念也無法正大光明的說,你們怎麼都不來看我。於是只能三天兩頭的說,我拿個什麼什麼給你,或是求救任何大小電腦科技疑難雜症,反正你們年輕人比較懂。 回到家我忍不住問了媽,「老了以後你想住哪裡?」我總嚷嚷著要離開這個勞累之島,搬到有暖氣的溫帶,一個陌生語言的國度。而媽總是天真雀躍地說,好啊,那我可以順便去玩。 但這次她想了想,回歸現實的說,「還是想住台灣吧。」 不,我想問的是更遠的,「我說的是真的很老很老的時候。」 「到時候再說啦。」 媽媽總是說以後我有小孩她要幫我帶,十年之後,她都六十歲了,能有多少精力陪一個小娃兒兜轉?三十歲的朋友跟我形容她母親帶姪兒多麼勞累,我開始擔心。然後不禁一笑,多麼奢侈的擔心,我都還沒安頓好自己,怎麼擔心起別人了? 杞人憂天就是這麼回事。 可不如此,彷彿永遠沒長大。

從忠泰美術館《十年》展覽,談「回顧展」之可能

圖片
究竟忠泰基金會想要改變的,是怎樣的「遊戲」? 有母集團忠泰建設的支持,忠泰基金會又試圖在這場都市遊戲中,怎麼「玩」? 「回顧展應該是什麼樣子?」 看完 忠泰美術館回顧展 「十年: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」 ,我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。 高中時,國文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送我們全班一人一本書,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」。即便對很多人來說它是政治不正確的,但我永遠記得,老師在書裡寫了一行字: 「回頭,看見未來。」 而後我總在各種場合,不同的時刻想起這句話。我們總想預言未來,卻往往發現曾經會不一樣的明天,只不過在重蹈昨日的錯誤。我看見轉型正義的遲遲不來,因為過去的施暴者始終不願承認。我看見原住民文化的無人傳承,部落的孩子想回家卻回不了,因為文化記憶早已斷裂,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,又怎麼能知道自己該往何方前進? 所以我相信,歷史學永遠是當代史。是我們從現代的思維折射回過去,我們怎麼評斷過往,意味著我們如何衡量今日,如何想像明日。所以要策畫出一檔好的回顧展,要展現出從過去累積的事件精華,爬梳出一個精彩的故事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太過光榮地講述,不過是結案報告;猛烈的批判,又似乎只是後見之明,不夠客觀。那透過回顧展,到底應該告訴觀眾什麼呢? 回顧展最基本的格局,至少應該包含一個組織或藝術家,其成立(或創作)的初衷、影響它的事件或個人、它曾經做過哪些事,將時空脈絡清楚呈現,讓即使是第一次接觸的新觀眾也能掌握概念,並讓熟悉的老觀眾有種「拼圖完整了」的恍然大悟感。因此他不能只是事件的堆疊,跟年代表的整理,它要能讓人看出,至今為止,到底有哪些突破跟挑戰?畢竟,如果無法表達出,那又何必回顧呢? 忠泰美術館回顧展「十年: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」,就是一團飄浮空中,尚未成形的論述,看似搭建出了什麼,卻無法真正看清輪廓。 從2017年十月開展到2018年二月閉展,該展 試圖呈現2007年成立至今的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十年成果。到底它回顧了什麼,又欠缺了什麼? 簡單來說,「十年」是個開高走低的展覽。 始於一個詩意的楔子,美術館大廳懸掛著新宮晉的裝置「風帶來光」,看不見的風,使作品搖曳擺動。翱翔的羽翼,也彷彿能飛越時空,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,無論就造型或是涵義都是很好的安排。拾級而上,第二...